发布时间:[2020-3-6 11:26:52]
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诱导,光周期诱导所需的光周期处理天数,因植物种类而异。例如,短日植物苍耳的临界日长为15.5h,只需要一个光诱导周期,即一个需环的15h题光及9h黑暗(15L-9D)就可以开花,这点可由非光周期诱导即16b照光,8h黑暗(16L-8D)的实验证明,每种植物光周期离导需要的天数随植物的年龄以及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光强及日照的长度而定。
研究表明,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不是生长点而是叶子,叶片感受刺激后,才将这种影响传导到生长点去。通常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才有可能接受光周期的诱导。不同植物开始对光周期表现敏感的年龄不同,大豆是在子叶伸展时期,水稻在七叶期前后,红麻在六叶期。以后年龄越大,感受光周期诱导的时间也越短。
接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诱导开花部位是茎尖端的生长点。叶和茎尖生长点之间隔着叶柄和一段茎。因此,由叶中产生的开花刺激物必定有一个传导问题,嫁接试验即可证实。把5株苍耳植株互相嫁接在一起,如果把一株上的一张叶片放在适宜的光周期(短日照)下,即使其他植株都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长日照)下,也都可以开花,这就证明植株间确有开花刺激物通过嫁接的愈合而传递。
另外,经过短日照处理的短日植物,还可以通过嫁接引起长日植物开花。例如,短日植物高凉菜可以诱导长日植物景天在短日条件下开花。反之,亦如此。这说明两种光周期反应的植物所产生的开花刺激物没有什么区别。用蒸汽或麻醉剂处理叶柄或茎,可以阻止开花刺激物的运输,证明运输途径是韧皮部。这种可以从一株植物传递到另一株植物的物质被称作成花素或开花素。
下一条: 根系分析仪了解作物需要的养分含量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