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下植物叶性状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1-3-3 16:49:35]
在逆境下,植物的叶片形态、解剖构造和内含物质等方面产生变化,以保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解剖构造与树木的抗旱性关系密切,渗透调节是一个重要的抗旱性和抗盐性机制。植物在阴蔽的环境中,通过大的叶面积等方式保证在弱光条件下充分利用光能。在干旱和盐胁迫下,叶片变小或消失,叶片表皮角质化,在叶片或细胞外形成一些机械组织,叶肉质化,白天叶片气孔关闭等方式增加耐盐性。多年生落叶树木和不落叶的植物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加抗寒力。叶性状的差异可能是对不同环境的反映,或者是它们的年龄和基因引起的。最后,对叶性状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植物对环境变迁和不良环境有足够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这种抗逆性既受其系统发育的遗传基因所控制,又受其个体发育中的生理生态状态制约。叶片是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陆地植物生态系统功能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性状特征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
植物对环境变迁和不良环境有足够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这种抗逆性既受其系统发育的遗传基因所控制,又受其个体发育中的生理生态状态制约。叶片是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陆地植物生态系统功能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性状特征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
叶性状包括叶的形态、面积、构造、养分和渗透调节物质等。早期的叶性状主要集中在植物生理研究,如:叶片的光合、呼吸和叶中物质含量。随着与叶性状相关的特性和应用研究的加深,叶性状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几年来生理生态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内容包括叶的基本性状和它们大范围的格局关系。
上一条:光合作用检测仪调节环境温湿度
下一条: 植物冠层图像分析仪监测作物的意义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